宜兴零距离

搜索
查看: 4015|回复: 1

宜兴这里富起来是有道理的!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0-12-25 09:3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宜兴是农业大市
在当下
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话题
被越来越多市民所关注
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
吹响乡村振兴进军号
聚力解决农业转型、
农村发展、农民进步等问题
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
让农民成为被羡慕的职业
让农村成为创业者的热土
助力农村居民实现增收致富
同奔全面小康

整良田 建增收“聚宝盆”

  地处水乡圩区的杨巷镇,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真正落到实处,依托自身特点,联合工商资本和专业服务组织,组成产业联合体,在革新、邬泉、金紫等8个村约1万亩土地上,规划建设兴杨现代农业产业园。借助宜兴市农村一二三产业(稻米)融合发展试点项目的契机,通过流转 8000 余亩土地进行统一经营管理,杨巷镇突破传统粮食生产、加工、销售的制约瓶颈,做大稻米产业,百姓增收致富的同时,也做强了“杨巷稻米”品牌。

微信图片_20201225095405.jpg

  农田是农民增收的载体。长期以来,我市少数地方保护耕地和改良农田意识相对薄弱,存在“重数量轻质量、重用地轻养地”的现象,农田效益不高,制约农民增收。事实上,各地农民普遍希望农田里能长出“摇钱树”。然而,问题是土地分散经营,农田难以实施大规模整理改造。让土地承包权流动起来,一举扭转整理良田难的被动,高标准、集约化整理出丁蜀莲花荡、芳桥丰产方等成片良田,成为农民增收的“聚宝盆”。

微信图片_20201225095414.jpg

  在本世纪初,芳桥街道金兰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0万元,村里穷得叮当响,治穷致富的路在何方?结合本村实际,金兰村人向农田增收叫板,创新设计出“农户土地承包权入股、责任田统一托管经营”机制,在全市率先成立村办合作农场,近400户农户的 2780 亩土地交合作社统一经营。整田平地、开沟理渠、配方施肥,高标准农田逐渐显现倍增效应,每年村民都能获得入股分红和工资收入,人人个个笑得合不拢嘴。

微信图片_20201225095417.jpg

调结构 造致富“铁饭碗”

  建设高标准农田,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。各地调种养结构,助农民增收,优质粮食、名优茶叶、绿色水果、精品蔬菜、特种水产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宜南山区、太湖渎区、水乡圩区脱颖而出。地处徐舍镇的美栖村,地貌多变、农田零碎,如何在这块土地上做出富民大文章?我市在美栖土地上建设省级生态型高标准农田,市农业农村局和属地政府联手政策扶持,美栖村人一鼓作气,从荒滩上集中整理出4400亩土地,栽种上食用玫瑰花,将昔日的荒滩变成如今的花园。前不久,江苏省举办农民丰收节,美栖花田被上级确定为全省5个分会场之一,参会宾客实地领略美栖农民的增收“传奇”。

微信图片_20201225095420.jpg

  宜兴是国内有名的百合主产地,栽培历史悠久,以前主要生长在太湖渎区,给渎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。把百合种植延伸到宜南山区,是我市为山农造致富“铁饭碗”的创新实践。湖㳇镇引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,在洑西村的山地上兴建百合种植基地,加大新产品、新技术推广,扩大百合种植面积。到了采收季节,村民采挖百合忙,一锄落地,土翻百合现,山坡上铺满白色“金元宝”。

微信图片_20201225095423.jpg

  我市水乡圩区为农户制造的致富“铁饭碗”同样不赖。新建、官林、高塍等地河荡资源丰富,农户有水产养殖的技能。俗话说,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。这些地方的干群扛着水清、民富两大使命,整治河湖塘坝,新建特种水产养殖基地,扩大河蟹、青虾以及四大家鱼放养面积,全市特色水产养殖面积突破13万亩,螃蟹养殖远近闻名。今年,新建、高塍等地举办螃蟹节,丰水之地爬出宜兴大闸蟹,带动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。  

微信图片_20201225095425.jpg

重示范 收富民“金疙瘩”

  徐红兴是我市强莓果品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,20多年前就开始种葡萄,他与江苏省农科院、南农大、扬州大学专家教授合作,把自家葡萄园作为新品葡萄栽培示范基地,向种植户传授科学种植葡萄技艺,将富民葡萄藤牵到农家田间地头。在我市农村,像徐红兴这样的“田秀才”还有很多。他们凭自己的一技之长,做给农民看、领着农民干,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。红艳艳的草莓是深受大家喜欢的一种水果,许多农户希望自己也能种植这只“致富果”,我市因势利导成立专业合作社,并鼓励和支持草莓种植大户争当科技示范户,在丁蜀镇川埠村种植草莓、参加各级草莓评比并屡夺金奖的吴开良,与社员结成帮扶对子,提供优质种苗和专业栽培技艺,让帮扶对象家的果园里一样长出“致富果”。

微信图片_20201225095428.jpg

  我市农业农村局鼓励和支持“土专家”做大做强示范产业,各地专业户调整种养结构学有典型、做有榜样,普通农田中照样挖到“金疙瘩”。以前蟹农养蟹,挖个养蟹池,建个看护房,春天进蟹苗,平时投点料,秋天蟹起塘,坐等贩子收就完事了。蟹塘管理搞不好,饲养不出大闸蟹,开拓市场不灵光,大蟹也卖不出好价钱。市农业农村局在高塍、官林等地选择示范点,支持蟹农利用物联网技术,让蟹塘管理智慧起来,并引导他们在大型电商平台开网店,打通大闸蟹爬上食客餐桌的瓶颈制约,在新建镇养殖大闸蟹的储生锋收获大订单,宜兴大闸蟹“横行”太平洋,“爬”上了国外尝鲜者的餐桌。

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
技艺是农家的传家宝
帮助农民建起更多增收的“聚宝盆”
造出致富的“铁饭碗”
奔走在兴农强农路上的宜兴农民
正在幸福地品尝收获“金疙瘩”的喜悦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0-12-25 09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为杨巷点赞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