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019年还剩下四个月了,有关房地产的各种消息、预测、观点又到了“群发”的时刻。有人悲观,有人焦急,有人谨慎,也有人收获丰收的喜悦。现在正是房企中期业绩发布时刻,从四家头部房企董事长和总裁在8月22日同一天的发言观点以及做出的判断中,可以窥视市场之变和企业在想什么、干什么。
富力地产董事长李思廉就不认为市场差。面对媒体的提问,李思廉“当了一回记者”,反着提问并回答,“谁说今年的市场差?你看见哪一家公司很差?一家都没有。”
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称,调控对下半年整体房地产市场影响还会非常大,一二线城市目前的亏损还不大,但对三四线、四五线城市的影响还会比较大。
碧桂园总裁莫斌提到上半年公司取得了良好的业绩,录得不含增值税的已售未结算收入达人民币7352亿元,现金余额2228.4亿元。这就是说,不管是未来的可售货量,还是流动性,碧桂园都有刚性保障。
中骏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黄朝阳对公司销售情况表示乐观:今年完成700亿元目标是比较轻松的,至于能不能再高,就要具体看市场情况了。
即使在严峻如2008年的形势,从业绩上看,确实大批房企的表现不赖,部分房企也如碧桂园般可观地增长。毫无疑问,取得好业绩的房企都是应对有方。但归根结底,这些好业绩,都是吃着中国城市化和人口的这两个红利。房地产已经是一个每年达10万亿元的大市场,房企做得好不需要惊奇,做得不好也并不奇怪,唯一的相同点是做得越来越辛苦。作为房企董事长和总裁,他们本身就是企业家,与一般人不同,他们看到的更多是机会和希望,否则无法做好企业的发展。这是企业家的一种精神。这就不难理解饱受舆论看空而李思廉看多的自信根源。
有信心是必须的,但说到底,房地产也是半个金融行业。其行业属性注定了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钱,这里面有太多不确定性的风险,这也是房企致命性最大的地方,并被舆论据此看空。就当前局面来说,融资和偿债压力对于所有房企,还是不容忽视的大事,甚至关系到一些房企的生与死。从有关数据上看,2019年开始,未来五年房企国内债券到期规模达2.14万亿元。其中2019年、2020年、2021年偿还规模分别达4648.8亿元、4430.66亿元和7155.06亿元。这还不计入短期债券。海外债方面,根据Wind数据,2019年房企海外债到期规模将达225.8亿美元,历史上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关口。
平心而论,这十余年以来,房企集体化地热衷于高杠杆高负债发展,并非是盲动,而是其来有自。从根本上说,一是目前大多数房企都是上市公司,它们必须对大股东们负责完成约定目标;二是高杠杆是高利润、高回报的重要实现途径。前者是压力后者是诱惑力,这“两力”都必须两手抓两手硬,假如做不好企业,就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。
就当前市场端和融资端的十分严厉调控局势而论,不少企业已经做出大幅度反应,如恒大已经在全国启动卖房攻势,如碧桂园储蓄足够多的现金以有备无患。
从8月房企发布的中期业绩看,营销和行政费用都在大幅增加,业绩目标和成本增加等多重压力仍然会步步逼压各家企业。但即使这样,品质发展仍是所有房企的必须之路,在市场的激荡时刻,企业更要追求从容领跑,完美领跑,这不是指只靠规模的领跑,而是更要看产品质量好,品牌美誉度好,以及看企业对房地产这个行业的贡献,例如低碳绿色发展,以及推动产业化高质量进步。
就目前行业所看见的一些情况,例如包括万科在内的头部房企,在一些住宅质量和产品销售上陷入业主的维权纠纷中,这种纠纷短时间内很难出现变好的局面,这对客户满意度、公司品牌无疑会造成负面影响。怎么修复,怎么挽回好感,怎么重新赢得信任,这是一个企业的问题,也是一个行业的问题,更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