竞争意识,还是争强好胜? 有竞争意识的孩子倾向于在与他人的竞争中,更好地自我表现。成功的经验也会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与自尊心。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年代里,竞争意识是需要的,但是如果事事竞争、时时竞争,那么孩子的心理压力就会很大,很难体会到快乐的感觉。小伙伴之间的游戏有输也有赢,尽力做好,坦然面对结果,是比赢更重要的事情。挫折和失败是每一位孩子人生中的宝贵体验,挫败能让人奋发,让人自省。如果孩子只能接受成功,不能面对失败的话,那么当挫败来临,就会沮丧和抱怨,得到的大多是负面的情绪。 争强好胜的3种场景 家中的小明星 孩子是全家围绕的中心,祖辈呵护、父母疼爱,吃、喝、玩、乐全部他先来。这个刚说孩子两句,那一位可能就不干了。如果孩子的明星地位不可动摇,他就习惯了占据优势,理所当然地接受着家庭的重视。因此,这样的孩子在家里基本不知道什么叫失望。 试试这样做: 把孩子当成普通的家庭成员,别让他觉得自己是个特权享用者。让他体会到自己有责任照顾好自己,不仅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还要再为别人做点事,比如给奶奶捶捶背,让爷爷吃第一口蛋糕!当他做错事情的时候,也一样要挨批评。渐渐地,他就会认识到受重视或者被忽视,成功或者失败都是正常的。 比较产生落差 一家就一个小宝贝,父母常常不自觉地对孩子赋予高的期望。于是,平日里和别家孩子的攀比是少不了的:“你看,人家丁丁画画比你强多了!”“隔壁小雪都能背50多首唐诗了。”在父母的期望下,孩子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争强好胜的念头。 试试这样做: 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,平和一些吧。不要总在孩子们之间作横向比较。多看到孩子进步的一面:“宝宝比以前做事情细心多了。”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:“你虽然没有苗苗跑得快,可你的朋友更多。” 孩子缺乏安全感 如果家里的教育方式比较单一,会用呵斥或者打骂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。又或者父母忙于工作,没有时间关注他。这些都会引得孩子用好胜的成功来吸引别人的注意,因为他需要的爱都是在自己成功以后才能得到的。一旦失落,孩子会用一些极端反应来争取安慰。 试试这样做: 爱孩子并不是一定要给他最好的衣服,最美味的食品,也不是护短。下班回到家,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;临睡前,为孩子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;周末,和他一起游戏……这些亲密接触,都会让孩子留有温暖的感觉,形成良好的人格,也会有助于他们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