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家楣
江苏宜兴人,清咸丰九年(1859)考中进士,选入翰林院进修三年,结业以后历任礼部正六品主事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(相当于外交部司长)等职。光绪四年(1878),周家楣升任顺天府府尹(相当于北京市市长)。
宜兴会馆是怎么来的?在任期间,周家楣大力参与、促成《光绪顺天府志》的修纂刊印,该书是晚清时期的地方史志巨著,至今仍是开展北京史地研究必不可少的实用文献。同时,他大力兴办教育,办了不少民生实事。比如,光绪五年,他看到金台书院房屋年久失修,率先捐款发动捐款重修书院;光绪九年,北方遭遇水灾,周家楣不遗余力救灾,救助了很多老百姓。
周家楣去世后,顺天府民众感戴其德政,由所属二十四个州县集资捐建了一座家祠。清末,周家后人把这座家祠捐做同乡会馆;民国年间,又改为宜兴会馆。会馆整体坐南朝北、由两进院落组成,每进院落均由正房及两侧厢房组成,会馆总占地面积1020平方米,建筑面积680平方米。
日前,北京西城区发布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,面向社会公开推出宜兴会馆、梅兰芳祖居等9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,活化利用项目将探索建立 “揭榜挂帅”机制,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,共同研究确定腾退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方向和路径,努力让宜兴会馆等更多文物“活起来”。
北京西城区政府表示,此次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工作将继续遵循公开、公平、公正原则,邀请有情怀、有专业、有实力的社会机构参与到西城区文物保护利用中来,确保完成一个亮出一个,亮出一个精彩一个,通过宜兴会馆等一批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,以点带面,推动整个区域的文物活化和保护工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