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05-21
今日小满。
《周易》说:“天道亏盈而益谦,地道变盈而流谦,人道恶盈而好谦。”
中国人历来崇尚谦逊,讲究细水长流。
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,便是先民这一哲学思想的结晶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有言:“四月中,小满者,物致于此小得盈满。”
小满时节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,虽未完全成熟,但已经能预见之后的走势,不急不躁,终会预见丰收的来到。
不同于其他节令的命名,小和大往往对应出现:如小暑之后是大暑,小雪之后是大雪,小寒之后是大寒,唯独小满之后对应的不是大满。
那是因为,“大满”不符合中国人处世的原则。
《红楼梦》第十三回“可卿托梦”中提到“月满则亏,水满则溢”,又道是“登高必跌重”。
说的就是过犹不及,盛极而衰的道理。
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永恒的完美,为人处世切忌求全求满。
不疾不徐,才能有所收获,也就是说小满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。
01
小满,满而不损。
曾国藩有“晚清中兴第一名臣”的美誉,被后世推崇为“千古完人”,无论是治学还是为官,都做到了极致。
但是在事业达到巅峰时刻,他却把自己的书房名更改为“求阙(缺)斋”。
并在给胞弟曾国荃的家书中说道:
“兄尝观《易》之道,察盈虚消息之理,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。日中则昃,月盈则亏,天有孤虚,地阙东南,未有常全而不缺者。”
天地都有所不足,何况人呢?
别人求圆满,曾国藩却求“缺”。
公元1864年8月,曾国藩率军攻陷天京,一举解除了清王朝灭亡的危机。
由此大功,曾国藩位极人臣,成为有清以来第一位出将入相、封侯拜爵的汉人,民间更是暗自称其为“第二号皇帝”。
兔死狗烹,鸟尽弓藏。
曾国藩深知这风光背后隐藏的重重危机,所以在上报有功人员名单时,他不仅自减羽翼,淡化自己和弟弟曾国荃的功劳,还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:裁掉湘军,果断冷静地选择了激流勇退。
冯梦龙在《警世通言》中写道:“势不可使尽,福不可享尽,便宜不可占尽,聪明不可用尽。”
正所谓“知足常乐、知足不辱”,一个人占了许多好处,如果还一味追求更多好处,极大可能会损害现有的美满。
前车之鉴历历在目:摄政王多尔衮、满洲第一勇士鳌拜、抚远大将军年羹尧......他们可曾比曾国藩逊色分毫?但是却功高盖主,自得意满,无一不落得丢官被杀的结果。
1872年,曾国藩病死在两江总督任上,被谥“文正”,这是清代文臣死后所能得到的最高评价。
坚持“做人忌满”原则使得曾国藩生荣死哀,善始善终;乃至后世子孙受其家训影响,绵延至今,亦是人才辈出。
君子宁居无不居有,宁处缺不处完。
小满,才能满而不损。
02
小满,满而不盈。
“小满”之后是“芒种”,“芒种”也称为“忙种”,预示着一年忙碌的开始。
这也恰恰符合“小满”的另一重境界:人既要知足,又要知不足。
“小满”并不是说你可以躺在过往的功劳簿上裹足不前,坐吃山空,还须“忙种”,不断努力才能不断收获。
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“学徒精神”,也就说人要始终保持一种学习的姿态。
在很多人看来当了学徒多年,出师以后自然要坐享其成。
于是,开始固步自封。
这样的人,终其一生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。
学无止境,真正的强者,往往都懂得一个道理:从这里出师之时,就是到那里再当学徒之日。
梅兰芳是京剧大师,有一次受邀在一个戏院演出。
场内喝彩声不绝,这时他无意间发现一个衣着朴素的老者却在一旁连连摇头,没有一句称赞。
散场后,梅兰芳恭恭敬敬向老者请教:“先生言我不好,必有高见,定请赐教,学生决心亡羊补牢。”
老者见梅兰芳以一代名伶的身份向一个籍籍无名的老汉执弟子礼,便指出:“惜姣上楼与下楼之台步,按梨园规定,应是上七下八,你为何八上八下?”
梅兰芳一听,恍然大悟,低头便拜,称谢不止。
除此之外,梅兰芳还虚心接受诗文大家王湘绮和易哭庵的建议:“当一个艺人是容易的,但当一个名艺人不可没有文墨。”
为此他在成名后,还依然以门徒的身份向陈师曾、齐白石、陈半丁等诗文绘画大家拜师求艺。
日积月累之下,他开拓出戏曲和绘画相融合的艺术之路,终成一代宗师。
曾国藩有句名言:“百种弊病,皆从懒生。懒则弛缓,弛缓则治人不严,而趣功不敏。一处迟则百处懈矣。”
人生最怕自我设限,懒惰懈怠。
小满,满而不盈,才能有上升的空间。
03
小满,人生完满。
清代学者李密庵有一首《半半歌》:
酒饮半酣正好,花开半吐偏妍。
帆张半扇免翻颠,马放半缰稳便。
半少却饶滋味,半多反厌纠缠。
百年苦乐半相参,会占便宜只半。
很多的时候,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点空隙,才会有回旋上升的余地。
莫言曾说过:
“世界上的事情,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,你看那天上的月亮,一旦圆满了,马上就要亏厌;树上的果子,一旦熟透了,马上就要坠落。凡事总要稍留欠缺,才能持恒。”
中国绘画中也有一种至高境界,名曰“留白”,这也恰如其分地揭示出中国人的处世哲学:
人生需要留白
小满,将满未满,不急不忙
一切刚刚好,是人生最好的状态
|